跳转至

構建自己的知識集散點

從上大學時候開始,就一直想要把所有筆記放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知識庫;然而七八年后我的筆記依舊隨意飄散、東奔西走……這次真的很想很想説服自己一定要沉下心來把這件事情安排下來。於是在2022年世界杯決賽的夜晚,我終於部署了一個像樣子的知識庫,用 Obsidian + Onedrive 爲核心進行編寫與存儲,Readwise Reader 進行消息訂閲轉發。

我心目中的知識庫

這些軟件一開始來講對我來説是浪費時間的行爲——對自己的記憶力過於自信,直到有一天我發現明明會的知識卻怎樣在腦海裏也搜尋不到了;但反過來沒有記錄反而在網路搜索得來的東西一來時效新二來提升自己的搜索能力,所以知識記錄這件事情遲遲沒有開始行動。

説實話,Obsidian 與 Onedrive 結合并不是我最理想的版本。這些年耳濡目染了一些知識存儲軟件諸如第一次知道這種東西是從“印象筆記”,後來大學接觸并使用的 Notion,再到後來返璞歸真地使用了 OneNote。那麽我心目中的知識庫軟件到底要有些什麽特質呢?

  1. 本地存儲、雲端存儲可互通。 我覺得最重要的地方是他盡量不需要依靠外部服務器進行存儲,保證我的内容安全與隱私防護。然而在當今的生活中是無法平衡本地存儲與内容實時更新的,但卻可以最大可能的實現不完全依賴雲端存儲。像這兩天(20221218-19)在香港的阿里雲服務器就宕機了;説是 PCCW 的冷卻系統故障,使得許多使用雲端的 MySQL 或區塊鏈、虛擬幣交易所其他數據存儲服務的工作者哭喊得驚天動地。
  2. 時刻同步到不同的設備。 這個應該是硬性需求,平時在家我習慣使用家裏的主機工作,到了外面我會帶著我的 surface,而保持取得最新内容是我繼續記錄的必要條件。
  3. 盡可能免費的。 現在市面上的收費知識庫太多太雜,大多都是“智商稅”。儘管我不是“伸手黨”,但按照難易程度我完全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免費筆記本結構,比如 vscode + github 的形式;但那樣沒有感覺——知識應該放在圖書館裏,需要的時候才會從圖書館搜索自己想要的東西;并且如果讀者不是程序員,根本不需要用到這兩個東西。
  4. 對代碼友好的。 學習編程并且製作筆記,大多都需要 markdown 格式方便生成代碼高亮。現在回頭想想我是如何忍受 OneNote 手動代碼高亮這件事的……
  5. 文件類型友好的。 我記錄的東西必須放在一個幾乎所有平臺都可以打開或解析的格式裏邊,如果一個軟件過度封閉,用戶很難控制自己的知識權利。

基於以上,我挑選下來剩下兩種方式: - Notion - Obsidian

權衡點 Notion Obsidian
存儲區 雲端存儲,Notion 自己的服務器 純本地存儲,甚至不需要賬號
同步 實時存儲 實時存儲,可配合雲端進行數據同步
收費標準 普通賬號有文件空間限制 免費,内測與商用收費
代碼友好度 交互界面可直接添加代碼塊 Markdown 格式,所以可以寫代碼
文件類型 網頁存儲的關係,可以導出 PDF 或 markdown Markdown 格式

基於以上,我還是無法分出到底孰優孰劣,所以應該取決於自己究竟適合哪一個。

對於非編程工作者,以 Notion 開始做筆記與知識收集是非常好的嘗試。擁有美麗與簡單的交互界面,emoji 運用得好的話甚至有些“手賬”的感覺。然而它基於自己的服務器,并且全程聯網,未免擔心有一天自己上不去自己的平臺。而 Notion 官方也似乎知道大家的擔憂,專門設置了一個快速入口查看過去幾十天服務器運行的狀況,是否有宕機的時候。

對於我,本地存儲是一個非常吸引的點。我可以快速打開並加載我的知識庫,并且放在 markdown 格式中我可以直接放入我的 blog (也就是這裏);一直訂閲 Office 365 的我也可以把它放在 OneDrive 實時同步到各個設備。Obsidian 本身是一個 Markdown 編輯器,只不過它擁有許多基於知識庫友好的插件讓我覺得可以在此建立起來。

於是,在年底我又一次想挑戰自己,開始把各個平臺的筆記遷移到 Obsidian,然後開始建立自己的知識集散點。

(完)